标题 |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谈感受。 ①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指导。 ②交流,老师板书。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③指导朗读。 2、我们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对中国守军充满了钦佩。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1)出示句子,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分析归类,指导朗读。 (2)除了这点,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之处,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来吧!出示课件,学生两人合作填表格。 学生交流。 (3)小结: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3、过渡,引读7、8小节: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位置可调换吗?为什么用3个感叹号?出示地图。 (4)指导朗读。 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过渡)……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老师想问,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四、教师总结: 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记团结才会发展,发展才能强大。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也战胜了08年的大雪、地震,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全世界人称赞。所以,我们要牢记——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五、板书: 卢沟桥烽火 (1937.7.7) 日 蓄意挑衅 我 (败逃) 七七事变 (胜利) 军 奋力还击 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