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 |
范文 | 关于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模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模板(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1教案目标: 1.知道新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2.乐意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3.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 教案准备: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以及带若干件已经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张来自于父母或老师或同伴的贺卡,并将其布置成一个“贺卡展”。 3.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用来装饰的彩纸。 活动流程 感知经验,自己身高体重,自己穿小的衣服——激发情感,谈话——表达情感——给新年老人写信,做贺卡,送贺卡 (一)感知经验 1.准备自己的身高体重卡。 说明:事先让幼儿了解并记录自己今年与去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其方法可以是用数字记录,也可创设一个角落,形象地记录着幼儿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 2.与父母一起准备自己穿小的衣物。 说明:幼儿在准备过程中,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性经验。 (二)激发情感 1.说说我们在长大。 说明:①可以先说说自己在长大。在幼儿说出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后,说说哪里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如“我的裤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让幼儿来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长大的喜悦。 ②可以说说别人在长大。说说同伴身体的长大和能力的“长大”。 2.记录现在的情况。 说明:记录现在的情况,等明年再来看看我们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大张的白纸,刻画孩子的身高;幼儿的手、脚沾上颜料,印画在纸上,并保存好记录,来年再用。 (三〕表达情感 1.给新年老人写信。 说明:画画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①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写信格式: a.画新年老人的头; b.画自己的愿望; c.画自己的头或写上自己的名字; d.写日期。 老师可根据班上孩子的情况,或引导幼儿画新年老人头,也可老师代为画好,以激发幼儿与新年老人交流的愿望。 ②介绍自己信的内容。 老师应尽量引导幼儿讲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③也可将信写给亲人,如妈妈、奶奶等等,以增进孩子与成人的交流。 2.做贺卡。 说明: ①引导幼儿欣赏“贺卡展”。 ②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张贺卡。 老师引导:a,从卡的封面来有,可以用各种装饰纸装饰。 B.从卡的内容图画来看,知道在卡的里面画上自己的祝福。 ③幼儿动手做卡。 3.送贺卡。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2活动设计 寒假将至,无意之中我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寒假到了,我们要过一个节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他们摇摇头。我告诉他们是春节,对于春节现在的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了,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以及一些风俗习惯,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春节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新年的图片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 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2、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 3、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游戏,放鞭炮。 (1)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开。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指导幼儿说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 (3)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 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评作品,幼儿将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指导幼儿欣赏,并大胆说己的看法。 三、结束部分。 1、谈话:春节快到了,那是我们就要放假了,老师也收不到你们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个动作祝福老师好吗? 2、教师播放《恭喜恭喜年》的音乐,幼儿逐个做动作或表情向老师祝福出活动室。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3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交流讨论学说儿歌,感受欢度春节的氛围。 2、积累儿歌中"剥"、"搓"、"踩"、"舞"、等动词,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2、春节歌谣、录音磁带、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磁带,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远处传来热闹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 提问:猜猜是什么事情这么热闹?春节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二、听听、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兴高采烈的迎接春节?他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 他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词。 1、教师做动作幼儿说出动词。 2、变化游戏方式,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说动词。 四、通过各种形式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1、利用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儿歌。 2、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朗诵。 活动延伸与建议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儿歌:过春节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4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2.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3.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过年的欢乐。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纸、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过年的习俗和由来。 我们过新年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3.教师提问:“那人们过新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赏故事《年兽来了》。 (1)年兽最怕什么呢? (2)年兽最怕三种东西: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兽,常用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见面时,还彼此说“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组过新年,感受过年的欢乐。 “过年真开心,你们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课件)那我们就挑选你喜欢的方式来过年吧。” 第一组:互相拜年。 第二组:包饺子。 第三组:剪窗花。 第四组:拼年画。 三、结束活动,分享过年的喜悦。 过完年,我们小朋友就长大了一岁,那我们就不但要团结同伴,还要尊敬父母和老师,孝敬老人。 小百科: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一习俗在明代就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让幼儿知道“春节”是农历新年,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 活动准备: 1、布置新年的环境。民间乐曲《喜洋洋》等录音带。 2、搜集各种有关“年”的材料丰富活动区 3、请家长配合,带幼儿一起购买年货,观察节日期间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播放民间乐曲《喜洋洋》,启发幼儿随意自由舞蹈,感受欢乐的情绪。 2、请幼儿说说周围环境的变化。 (评改:告诉幼儿元旦是公历新年,我国还有一个农历新年叫春节。) 3、听故事《年的故事》 4、师生讨论:我国人民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老师小结:我国人民过春节的习俗有:全家团圆、吃水饺、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玩龙等 5、让幼儿说说自己和家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6、教师总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结束部分: 提出要求:燃放鞭炮、焰火和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鼓励幼儿春节时学做“小主人”,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走亲访友要有礼貌。 教后记: 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体验了节日的快乐,知道了“春节”是农历新年,了解了春节的一些习俗。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6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7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讲话,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2、通过谈话使幼儿回忆过春节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教案准备: 幼儿春节活动的照片。 教案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教师与幼儿互相问春节好。 师:你是在哪里过春节的? 春节你去了哪里玩?和谁去的? 看到了什么? 春节你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二、引导发现 1、有的小朋友春节好拍了照片,你们想看吗?大家把春节照的照片拿出来,然后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一起看) 2、 幼儿讲述自己在春节时的有趣的事情。 教案讨论: 1、现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贴到语言区的墙上,给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过春节的有趣的事。 教案活动: 幼儿边看边讲述边用纸笔画出自己过春节的事。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8预定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大胆发言。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教育资源: 春节的留影 预定程序: 1、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的春节是在哪里过的?开不开心?有哪些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2、鼓励幼儿到前面来讲,带相片的讲述相片的内容也行。 3、请老师讲讲:新年的趣事 4、交流过年拜年的祝福语:新年好!恭喜发财!祝身体健康!等等。 5、小结:把开心的事讲给大家听,是让大家也开心!快乐! 小百科: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春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9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讲述各种摆脱年的方法。 2、了解各种过年的习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识年 1、你们知道年吗?年到底是什么呢?(怪物、传说) 2、(出示图一)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瞧!这就是年,看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四眼怪物非常可怕) 3、年头长触角……它的样子十分的可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年就悄悄地从山上冲下来,把那群孤独的人们通通吃掉! 二、观察图片,了解摆脱年兽的方法 1、你们愿意就这么被年吃掉吗?(不愿意)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赶走年呢?(幼儿自由讲述) 2、那我们看看传说中人们是怎么摆脱年的呢。(出示图片) 3、你看懂了了吗?你看懂了哪一幅图?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⑴放鞭炮:为什么年听到鞭炮声会吓得躲起来呢?(原来热闹的声音让“年”感到害怕) 那过新年时还有什么声音也很热闹,也能把年赶走呢? ⑵红灯笼:为什么大红灯笼高高挂就能把年吓跑?(原来,喜庆的红色让“年”感到害怕) 新年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也会让年感到害怕呢? ⑶年夜饭:为什么过年时要做一桌美味佳肴呢?这些美味是给谁准备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什么感觉?(热闹、温馨)而年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所以他害怕看到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在一起。 ⑷穿红衣跳舞:一群人穿红衣跳舞,特别热闹,年可是很怕热闹的呢! ⑸年画:小朋友手里拿了什么?(其实,它是一幅画,里面隐含着吉祥的意思,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年画)为什么要贴年画呢?(喜庆,热闹才能赶走年)除了年画之外,过年时我们还要贴什么? ⑹拜年:拜年时要说什么?(各种吉祥话)当你听到吉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甜甜蜜蜜的)那还会害怕年吗?(不会)当然,年是最害怕看到开心的人了! 4、完整讲述:故事中介绍了这么多赶走年的喜庆办法,谁能够把这些方法完整的说一说呢? 5、小结:原来年害怕响声、害怕鲜艳的红色,害怕团团圆圆,害怕一切热闹、开心的东西。 三、经验提升:丰富各地过年的习俗 ⒈过度:所以我们现在也会用放鞭炮等热热闹闹的方法赶走年,那除了这些方法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吗? ⒉观察课件,边看边讲,了解各地过年的习俗:其实呀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方法。看! ⑴团圆饭:团团圆圆 ⑵到各家各户拜年:互相祝福 ⑶舞龙灯:欢腾喜庆 ⑷舞狮:同上 ⑸踩高跷:节节高升,步步高 ⑹包饺子做馄饨:一起庆祝大家长大一岁了! ⑺做年糕:节节高升 小结: 原来,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都不一样,但一样的都是大家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度过年的,这样,年就会害怕出来吃人了。 小百科: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春节的综合课程教案10前言: 过新年了,年货摊位上丰富的年货真是多啊,今年妈妈带着我来到幼儿园的年货摊位上选年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 1.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教案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2.课件:“年”的来历。 3.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4.音乐:《喜洋洋》。 教案过程: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他们边看边聊:“包饺子,我奶奶会的。”“这是‘福’字,我家门上也贴过的。”“这张图片上讲的是超市里,大家在买过年用的东西。”“我知道照片上说的是过年的事情”……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提问:“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过年”)[这个问题在参观过程中加加已经发现了:图片中记录的都是过年的时候人们做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 (3)小结:过年真热闹。 “过年真热闹,到处部是喜事。”言言还把自己听到的喜庆的音乐也小结进去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豆豆想到的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钱;东东说是因为过年的时候很冷,人们怕冷;龙龙的猜想是因为有怪兽――他是个“奥特曼”迷,所以想象也和怪兽联系起来了。他的想法和问题的答案是相近的……幼儿想法奇特,这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孩子们带着各自的猜想在课件中寻找答案,所以观看的过程中鸦雀无声。看“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这些人想想办法,怎么对付‘年’这个怪兽吧。”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被漂亮的动画带入了故事情境。对怪兽“年”的憎恨和对人们的怜悯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都积极地献计献策,为打败怪兽“年”而开动着小脑筋。] (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观看课件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因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 “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幼儿认识到了过年喜庆气氛的来历。幼儿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了进一步了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