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 三、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四、教学用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 “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写出了老婆婆的“穷”?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2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3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4学习内容: 1、学习儿歌,理解课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生回答《春天在那里》) 2、请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园、上学路上我们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儿歌。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4、默读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读。在书上做出标记) 5、谁来说一说有疑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交流:词语、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里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说出“嫩草吐绿,春天的脚步进了”理解“梦已经被染绿”的含义) 6、你想像一下,田野里还会藏着有关春天的什么秘密?(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蛇冬眠结束了,树发芽了……) 7、小作者发现这些秘密时,心里会怎样想?(指名读1——4节,读出喜悦的感情) 8、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老师呢?(指名读5、6小节) 9、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乐曲,请你伴着音乐,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可以读给同位、好朋友听)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老师用红笔标注) 2、(学生组词 3、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资料,寻找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五、作业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5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6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范文7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抽血颤抖惟一渗出一瞬间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四、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五、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