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 2、课件(课文插图)、录音机、磁带。 3、彩笔、白报纸。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2、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感叹中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全班齐读第二段,指出作者的生死关是什么? 三、具体研习第二段 1、重点字词: “或”“取诸”“因”“趣”“曾”“系”“向 ” 2、特殊句式: 悟言一室之内。 当其欣于所遇。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通过串读,理清背诵思路。作者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原因是什么? 四、具体研习第三段 1、重点字词: “一”“齐”“致”“斯文” 2、特殊句式: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亦将有感于斯文。 3、作者感到“悲”的原因是什么? 五、小结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表达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即所谓“畅叙幽情”,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低沉的调子,但总体来说作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积极的.,是一种“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的样式。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景美 乐 人贤 事雅 生命将老 爱好将倦 痛 生死随化 欢乐有尽 “一死生”虚诞 悲 “齐彭殇”妄作 生死问题,古今同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 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 模样(mú) 尘埃(āi)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狼狈 bèi 擦拭shì 气候hòu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飘荡piāo wù (可恶) xiāo(削皮) 恶: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第一段: ⑴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 (转折) ⑵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第二段: ⑴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⑵ 生字比较: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3、第三段: ⑴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⑵ 小组讨论交流。 ⑶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 ( )灰尘( )吸收太阳的光线,( )反射太阳的光线,( ),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 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⑷ 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⑸ 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⑹ 指明朗读第三段。 4、学习第三段: ⑴ 齐读。 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因此,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灰尘虽然____,但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 ____,则又令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 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 练习说话。 ⑶ 试着写话。 ⑷ 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