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形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以手的外形作为联想,在观察、概括外形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巧妙地在手形上稍加变化,创作出各种新的、有趣的手形画,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主的一堂美术课。通过游戏、观赏、体验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与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多种艺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探索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联系并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根据手形的不同变化,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投影仪。 学生:彩色笔,大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表演手指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总结手形特点。 二、观看多媒体,活动体验。 1、教师演示 2、学生尝试 三、欣赏学生作品,利用同龄人的范作启发学生想象。 四、欣赏画家作品,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可试着模仿画作中的手形。 五、艺术实践 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评价 根据不同的作品给出不同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美。 七、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生活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