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乡诗练习题附答案 |
范文 | 思乡诗练习题附答案 引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思乡诗赏析题目出得比较多,小编整理了思乡诗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思乡诗练习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一卷)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4、(09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5、(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6、【2010年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7、【2010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8、下面一首这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不少 于100字)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参考答案 1、(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2、(1)答: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嗟叹”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答: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3、(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5、(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2)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点拨】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7、(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拓展阅读:思乡诗《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