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师说》教学设计 |
范文 |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说》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说》教学设计1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让学生阅读注释,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5、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6、教师范读课文。 7、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8、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9、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10、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1、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2、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3、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4、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15、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6、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7、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完成海淀版练习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 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 6、连贯背诵全段。 7、默写全段。 第三课时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 5、指导背诵。 6、理全文思路,背诵全文。 7、处理课后习题和海淀版练习册。 【教学效果】 当初设计的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达到。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在课上完成背诵、处理完作业的预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的问题。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第二天提问的结果也表明,同学们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程结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够背诵全文并默写。说明大家对本文的逻辑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学处在第一课时结束以后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并有较大收获。 《师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说的很对。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 1、解题: 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 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问: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抨击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人,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 爱其子──与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学,师生合作共同朗读第二段,进一步明确三组对比的内容。(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稍加点评。) 分组背诵三组对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齐读第三段。) 提问:在从师这一问题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作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 孔子的行为 三段──结论 孔子的言论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齐读第四段。) 提问: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确: 四段──交代缘起:好古文不拘于时 五、小结 这篇课文四段都围绕从师这个问题展开。第一段正面论述从师之道,说明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第二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运用孔子的言行,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写作缘起。 六、齐背全文 1、请同学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2、播放画面,配上音乐,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七、总结 1、统计各组最后得分,宣布比赛结果。 2、布置课外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