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文《去年的树》的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文《去年的树》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六、设计理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课文内容 去 年 的 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fá)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