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范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谈读新闻的感受 教学难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谈读新闻的感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从一出生就睁大了一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在"好奇"之中不断成长,在"好奇"之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头脑。然而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我们又如何尽情地了解这些变化呢?昕报道,看电视新闻,读新闻就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将去接触新闻,感悟新闻。 二、明确要求 1。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具体要求。 2。学生交流"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1)读新闻,谈自己的感受或代替李老师向两位列军长说说心里话。 (2)收集感兴趣的新闻,说听,再说说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读新闻,谈自己的感受。 (1)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这则新闻报道中所写的事是值得人们肯定的,还是让人们否定的? (3)新闻报道中的主人公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品质? (4)这则新闻报道是个别事例,你觉得作者报道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启示呢? (5)李老师对两位列车长要说的心里话会表达什么内容? 2。教师出示一则新闻,谈读新闻的感受,为学生作示范。 (1)出示新闻。 (2)教师谈自己读新闻的感受。 四、学生读新闻,谈感受 1。学生自读新闻,写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感受,推荐小组代表。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同学评议,教师点评。 五、学生收集新闻,与同学交流讨论 1。小组交流。 1)学生读自己新闻,说说自己的思考。 2)其他同学评议,提己的见解。 3)推荐好的新闻,小组共同讨论,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发言。 2)全班同学评议,教师点评士 六、课堂 通过交流,我们对新闻报道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关注新闻,学写新闻,将新闻报道中弘扬的那些好的发扬下去,让新闻报道的作用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了解新闻,多看新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复述、朗读中训练合作探究能力;认真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 教学难点: 童话中蕴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导入 教师板书《小溪流的歌》,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者背景及相关内容,展示预习结果。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小溪流成长的四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课件。 2、问题思考: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什么变化? 小溪流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每个阶段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过哪些阻碍?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什么品质? 小溪流具有什么品质? 3、学生自由读文,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预设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变化:快活 旺盛 强壮 巨大 (2)小溪流各阶段成长的情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征的词各一个(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过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4)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也应该像小溪流那样,要有远大理想,乐观向上、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四、赏析、品读课文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试作赏析和品读。 出示课件:音乐,小溪流成长动画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组内讨论,班级交流 五、感情升华,感悟道理 1、小溪流究竟唱的是一首什么歌?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小溪流是一首坚定、乐观、进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交流:学习小溪流的精神,不断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启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联想到什么事物也会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么歌?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所感,拓展思路。 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唱”出生命的一首首动听的歌吧! 板书: 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快活 永 成 小河 ——旺盛 不 长 大江 ——强壮 停 壮 大海 ——巨大 息 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3●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初读知大意 ①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②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③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理脉络 ①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品读感悟美 ①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图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②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美读入情境 ①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②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边听边思考:1、指出读错的字音。2、用心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3个小故事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课件)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在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徐帅的精神品质。(板书:功高盖世、朴实无华)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5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上月出的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发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海上月出的壮观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播放优美的乐曲)同学们,每当迷人的夏夜来临,坐在竹椅上乘凉的你,遥望夜空,看见空中那轮朗朗的明月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月升月落,月缺月圆,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领略的却是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很少见的海上升明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跟随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上月升那奇美的景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解释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题,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还要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3、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海上夜来月出,皎月当空那动人景观。现在谁愿意用你真情的朗读带我们大家再次走进大海,走近明月,然后说一说观后的感受。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根据阅读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2、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查找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并把这些诗词写在积累本上。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读课外读物中《明月情思》,读后谈谈收获。 4、课后在读一读课外读物中《故乡月光》一文。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了海边,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海上月升初的绮丽、辉煌,另我们陶醉;月升后毫无纤尘之境,另我们感叹,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6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怎么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 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六、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七、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7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告辞cí、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2)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8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jué qǐ zhēng tú shén zhōu bù fá ( ) ( ) ( ) ( ) chūn huī huá xià zì sī xiāo huǐ ( ) ( ) ( ) ( ) zāi nàn jiāo yáng jiān dū zuì’è ( ) ( ) ( ) ( ) 二 、把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并且把错误的拼音用“__”标出来,再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8分) 1.燕山(yān) 鸦雀无声(yǎ)_______ 2.露天(lù) 露马脚(lu) _______ 3.一幅画(fù) 兴奋(xīng) _______ 4.捋胡须(lǔ) 铿锵(kēng) _______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8分) 跌( ) 骄( ) 罪( ) 秩( ) 娇( ) 罢( ) 征( ) 忧( ) 崛( ) 证( ) 扰( ) 掘( ) 请你再写两组字并在横线上组词,要求其中一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而另一组只是形 近字不是同音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积累与运用。(6分) 1.老鼠钻进书箱里——( )。 2.小葱拌豆腐——( )。 3.人们把( )的人称作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4. 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 终于在临死之前( ),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再写2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给出的意思写词语。(8分) 1.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2.形容景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形容诗文优美,声调铿锵。( ) 4.形容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六、 把词语补充完整。(24分) ( )离( )散 ( )( )万千 春潮( )( ) ( )( )更新 万( )千( ) ( )( )如潮 ( )( )如镜 ( )( )如神 ( )( )似锦 ( )( )似火 请仿照加点词(“( )离( )散”)的结构特点写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 用“滋润”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①含水分多;使不干燥:__________________②舒服: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______的《马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9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 2、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的公仆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 2、把握人物的角色的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试换小标题,训练学生从文章中抓出重点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从徐帅教育子女的话中受到自立自强的思想教育。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和观看视频课件,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使少先队员增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继承革命前辈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重点研读《看门老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两个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体会三个小故事中蕴涵深意的词句,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等。 2、使学生体会到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崇高品质皆源于时时用“人民的公仆”来勉励自已,甘为人民的公仆是这一切品质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座右铭演示导入 1、师板书:人民的公仆。试问生什么是人民的公仆?明确:同学们,人民的公仆就是能够严于律已,平易近人,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2、师述;曾经有这样一位共和国的元帅,他亲笔书写了“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并把这5个大字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时刻勉励自己。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3、(演示徐向前元帅头像)他就是我们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为此人民也亲切的称他为(生答预设:布衣元帅)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有关布衣元帅的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三个小故事,去感受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布衣情怀和公仆形象!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结合小标题说一说每个小故事写了件什么事?哪个故事最能体现题目说的“布衣元帅”? (二)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现在就让我们随一位曾在徐帅身边工作过的干部和他的新娘一起去看望徐帅。 1、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看看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在想到和没想到之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完成自学要求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不但新娘会这么想,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2)可是令新娘没想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徐帅的住处、衣着、态度几方面去回答,并体会出朴实无华,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故事中写新娘用了几个没想到(令学生读读后师引读:新娘怎么也没想到,新娘做梦也没想到,体现引读) 3、换小标题“比普通人还普通呢!(敬爱的徐帅啊,您的朴实无华,您的生活俭朴,您的平易近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您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难怪人们会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那么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我们也要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 (三)学生分角色读第一和第三故事(重点研读故事三)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和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从徐帅和秘书,徐帅和女儿的对话中,你又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一心想着国家建设,弃小家,顾大家;对子女严格要求,如“告诫”“审问”“继续追问”“常常”“反复解释”) 3、换第一个故事的小标题“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在故事三的教学中教师相机点拨: (1)引导体会“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成功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能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出一片灿烂辉煌的成功来!同学们!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不是因为别人,学会自立学会自强,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徐帅的这句话教育子女,教育身边的人,教育我们) (2)“铺路”。(文中有: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3)引导体会“审问”分角色读审问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读的评价)教师换位与学生延续继续追问。(续审)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图享乐,心系国家的元帅,他认为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元帅,他比普通人还普通,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严格要求子女的元帅,他告诫子女“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徐向前元帅,(同学们,老师不仅要问,你认为徐帅能做到这些的根源是什么?因为他的心里时刻牢记,他要做“人民的公仆”)敬爱的徐帅啊!“人民的公仆”是您的座右铭,我们现在可以高声的说,您堪称“人民的公仆”。 四、课件演示结束 同学们,徐帅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生前那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高大形象却始终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大家想看一下徐帅生前的音容笑貌吗? 课件《布衣元帅》 敬爱的徐帅,您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然而,您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矜,德高不自居,您心系百姓,朴实无华,“人民的公仆”就是您一生品质的写照。敬爱的徐帅啊,您是一座巍峨的山,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请起立少先队员们!敬爱的徐帅啊!请接受少先队员最真挚的敬礼。(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0一、复习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习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定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负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如果学生朗读很出色,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十分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十分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交流,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风生】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后(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吗?(卫星电视,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领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1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过程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一一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一一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一爱迪生 1、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渎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一一—茨威格 3、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I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翅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淡感受,加深对“全冲贯注”一词的理解。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潮壮观的语句,交流研讨。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去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 教学难点:了解大潮的成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2。:多么奇特的景观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塘江,一起来感受大潮的成因吧! 二、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 2。技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的?(形态、声音) (2)课文怎样写大潮的声音、形态的变化? ①指名读课文第3,5、6自然段。 ②出示句子:出示自制课件 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 a。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远及近) b。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来时,情景十分壮观) c。这两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斗 (比喻。作者这些有色有声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越猛) 三、探究大潮的成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1)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播放钱塘江潮头飞扬的图片。 (3)学生结合课前有关资料讨论、交流。 ①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 ②是因为钱塘江人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 四、全文 1。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3。技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五、课堂 学完了课文,把自己的收获一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3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4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5《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