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条规律。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不能根据乘法口诀直接找到商,因而试商是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准备题第1题,问: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1。 1、把6只苹果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 分完了。) 2、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 只,但没分完,还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们把这个数叫做余数。 三、教学例2。 1、写出算式。 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们想:5*()<38,() 里最大能填的数就是商。所以商是7,余数是38-7*5=3。 3、“试一试”让学生字动手做,并说出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加深对余数的认识。 2、第2题,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3、第3题,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4题,把被6除没有余数的数、被8除没有余数的数分别挑 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题,把被5除余1的数、被7除余3的数分别挑出来,写 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体要求。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 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能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难点是正确使用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通过摆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加深理解。 二、教学例3。 1、先审题,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算出得商6余1。 3、联系算式说说6是什么意思,在它后面要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说说余数1的意思,它的单位名称是什么;被除数19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三、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得商7余1。 3、然后针对结果说说7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 称?1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4、“试一试”重点是单位名称的处理,要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思 考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1、第1、2题加强单位名称的处理。 2、第3-6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要求竖式计算。 2、第2题,让学生口算判别类属,填入适当的集合圈。 3、第3题,可以允许学生用口算求结果。 4、第6题,要帮助学生明确第二问里借出的故事书仍旧是48本。 5、第7题。编好应用题可以口头列式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第二步计算,关键是抓好第一步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计算后由教师指出:加和减是同一级运算,所以加减混 合式题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1。 1、先研究运算顺序。 2、这是道连乘题,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3、读一读这个算式:2乘3,再乘9。 4、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还可以读做:2乘3的积再乘9。 三、教学例2。 1、加减混合式题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 2、例2是一个乘除混合式题,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读法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 但第一步不能读做“54与9的商”因为这样分不清哪个为被 除数。 4、“试一试”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3题,应根据课本要求,逐步地从扶到放。第 4、5题,可以根据习题形式做适当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六、七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掌握乘除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3题。先复习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再做练习。 2、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查。 3、第2题,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练。 4、第4题。可以采用同桌轮流回答的方式进行。 5、第5题。应该先列式计算第一个问题,再列式计算第二个问题,而不能用一个算式去解答两个问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6、7题。要先复习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和乘法两步计算式题 的运算顺序,概括得出:加减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是同一级运 算。 2、第8题。也可以采用1人提问、全班抢答的方式进行。 3、第9题。先出示第一问的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然后提出“如果每行种8棵”,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八、九、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3个课时的重点分别是:乘法计算;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 应用题; 乘除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可先对口令,再计算。 2、第2题,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3、第4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义之间的联 系。 4、第5、6题,要注意比较。 5、第7题,首先要理解图意。编完后,可让学生把一道乘法应用 题和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8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第9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 解答方法。 3、第10-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13题,可以补的问题有两种补法,分析比较两种补法。 5、第14题,可以补的条件有四种,先让学生说说,再进行补充。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三) 一、教学建议。 1、第15、16题。前两课时中已经复习过,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 成。 2、第17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8。 3、第18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个9是多少。 4、第19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题,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于一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