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 |
范文 | 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诗】 圆魄①上寒空②, 皆言四海同。 安知③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注释】 ①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 ②寒空:寒冷的高空。 ③安知:哪里知道。 【诗人简介】 李峤(644至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传说在李峤小的时候,有人托梦给他,并送他一支神笔,后来他的文章就写得非常出色。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家”。 【翻译】 清寒的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暴风骤雨呢?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咏中秋的月亮,来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的道理。 为了说明道理,诗人特意借中秋之月来描写,可见选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撇开圆月与风雨可以并存的事实,首先就人人“皆言”的内容来讲,也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概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曾三度任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因此,在诗中他既写出了对当时政局的认识,慨叹官场的起伏、人情的冷暖,又揭示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的真理。这看似信手拈来的20个字,既说情又说理,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