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明知故犯的哲理故事 |
范文 | 明知故犯的哲理故事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畏己知”,那么,便会人人自律,社会和谐。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明知故犯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哲理故事: 叶存仁是清代的一名官员,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工作过,为官清正廉洁律己律人。 因为政绩卓著,叶存仁被调任省督,也就是当时的封疆大吏,叶存仁雇好船只准备赴任。 昔日的同僚们却凑在一起商量起来。有同僚就说了,叶大人在任期间,对我们十分关心和照顾,如今调走了,我们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也有的同僚很直白地表达愿望,叶大人在省里工作,希望以后能得到他的提拔。可同僚们只是商量着,谁也不敢动真格的,为什么呢?原来叶存仁从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所以礼物凑上来,却不知道怎样送出去。有位师爷比较机灵,如此这般面授机宜,同僚们纷纷赞同。 同僚们来到江边给叶大人送行,船只装备妥当,可临开船时,船家却说船坏了需要修复。于是,叶存仁就和同僚们坐下来一边叙旧一边等待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船只才修好,叶存仁向同僚们告辞,登船离去。 船开得不快,慢悠悠地行驶着。夜色中,岸边有一艘大船快速追上来。叶存仁觉得奇怪,细看船上竟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师爷。 师爷拱着手诚恳地说:“叶大人待我们恩重如山,实在无以为报,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叶大人无论如何也要收下呀。”叶存仁借着月光看到大船上载着几只沉重的大箱子,心里马上就明白了。 叶存仁马上阻止大船靠近,严肃地对师爷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礼物坚决不收,你跟随我多年,怎会不知我的秉性呢?”师爷急忙说道,就是因为熟知您的秉性,才出此下策呀。原来,那些同僚们认为叶存仁白天不肯收礼,一定是怕别人看到会有麻烦,便商量好晚上送。于是买通船家,推迟船行时间,然后趁着夜色,再用大船装满礼物赶过来。同僚们想得很美,晚上送过来,人不知鬼不觉的,叶存仁盛情难却一定会收下。 叶存仁看到同僚们用心良苦,的确不忍再说他们,但也不肯收下礼物。他让手下拿来笔墨纸砚,就着月光写下一首诗交给师爷,“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的心意就在诗里面。” 师爷只好乘船带着礼物返回,同僚们展读那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诗的最后一句很明白,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知道。因为那是明知故犯,所以自知更可怕。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畏己知”,那么,便会人人自律,社会和谐。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 因为我已经深知道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又何必明知故犯的去使人暗暗地不快呢? 成语辨析: 近义词: 知法犯法。 反义词: 恪守成宪。 造句: 1、有些事,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却明知故犯。 2、明知故犯,真是令人生气。 3、他们是明知故犯,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已。 4、你明明知道犯法是要判刑的,那你为什么要明知故犯呢? 5、一个幡然醒悟,一个明知故犯。 6、史无前例,明知故犯,小题大做。 7、这明知故犯是谦卑,亦是豁达。 8、道理你并不是不懂,可就是明知故犯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