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学设计 |
范文 |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课前准备: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首先让学生选定实验地点。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教室里、科学教室或某个同学家里进行实验,然后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应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实验标牌,上面写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负责人等。 1.观察并记录数据。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实验,所以应做好坚持观察一个月的准备。这项观察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 为了尽量保证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由于金鱼的生活还可能受到天气、气温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我们还应提醒学生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等数据。 在实验中,还应定时对金鱼进行适当护理。如换水、投饵等等,但这些护理工作必须遵循不扰乱实验条件的原则。比如在“放养密度的实验中,如果要换水,就必须都换,不然就使水质环境这一因素发生改变,势必影响到实验结果。 2.整理数据。经过大约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存在着有效与无效之分,数据的获得也较为零散,并不能直接指出实验的结果,老师要带领学生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与数据。学生在分组调查中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数据、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有价值的要保留,重复的、无用的资料要去除。有价值的资料按不同的调查内容分类,用图片、图表、访谈记录等形式不表示,并将有关访谈记录的文字修改通顺。 筛选资料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它们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吗?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它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内容详细吗?它们是最新的吗?记下了获取资料的时间了吗? 3.分析数据。这里将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试图发现一些规律或付出结论。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以前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径。让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老师可以拿一份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为一个样例。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导入:鱼类已经出现了4.5亿年,是脊椎动物的鼻祖,目前有鱼类2.4万种。金鱼是常见的观赏鱼,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因而为人们所喜爱。 首先老师组织把实验演示一遍,每个组演示,分析自己的实验可能涉及到的因素。金鱼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由水、温度、生物密度、食物、光照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环境。 1、探究放养密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条件:鱼缸里放1升水,两棵水草。 实验变量: 1号缸里放2条金鱼。 2号缸里放4条金鱼。 3号缸里放6条金鱼。 4号缸里放8条金鱼。 5号缸里放10条金鱼。 在此基础上,观察鱼缸里的金鱼活动是否频繁,生活是否好。 2、探究水质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条件:每缸1升水,2条金鱼。 实验变量: 静置4小时后的自来水。 未静置的自来水。 过滤后的河水。 未处理的普通河水 在此基础上,观察鱼缸里的金鱼活动是否频繁,生活是否好。 3、探究水温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条件:水1升、金鱼(5条)、水质(静置4小时后的自来水)、鱼食(一天5粒∕条) 实验变量: 阴凉处水温。 阳光下水温。 室内水温。 阳台上水温。 在此基础上,观察鱼缸里的金鱼活动是否频繁,生活是否好。 4、探究食物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条件:水1升、金鱼(5条)、水质(静置4小时后的自来水)、鱼水温(鱼缸置放于同一教室) 实验变量: 5粒∕条。 50粒∕条。 100粒∕条。 200粒∕条。 在此基础上,观察鱼缸里的金鱼活动是否频繁,生活是否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