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
范文 |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 ①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体会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恨之情。 四、明理,感情升华。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假如,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多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五、总结全文,领悟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 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 3、质疑: 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 辉煌、毁灭。 3、质疑: 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 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 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 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 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 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 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四、学习毁灭(5段) 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六、拓展 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研读文本 (一) 感知昔日圆明园(2-4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我知道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 (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 昔日的圆明园有许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中有……有……有……) (重点分析第三段) 2、仔细阅读第三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 “有”? (学生读课文) 说一说圆明园中有怎样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2、圆明园中到底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有无数个。 圆明园的美是这短短文字无法例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图片,感受一下这醉人的圆明园之美。 (播放图片PPT)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漫游、饱览、流连忘返,这醉人的圆明园!)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 ( 珍贵文物 ) 4、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怎么被一点一点毁灭的 呢? 齐读第五段。 (二) 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同学们,是什么被化为了灰烬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还有什么被化为了灰烬? (中国人民的最高智慧,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 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所以作者要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教师总结: 师激情朗诵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 呜咽地讲述着—— 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 学生读: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 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来自网! 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过渡句 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 1.理解宏伟的意思。(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 (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园中的风景如此美妙,大家还能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最珍贵的文物” 1.课件出示句子。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从先秦时代、到清朝,足足有三千八百多年,那时候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呀?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 3.课件出示相关文物图片。 4.当看到这些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文物珍宝时,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四段。 (四)品读毁灭,领悟表达特点,激发感情 1.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再也看不到它的辉煌了。 2.课件出示第五段话,学生默读第五段话,在句子旁边写下心情、感受。 3.你读到哪个地方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对“闯入”“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销毁”等词语的理解。 4.看看侵略军犯下的罪行,我们把他们叫做“英法联军”行吗?现在请大家用朗读揭露这些强盗的无耻行径。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五)再读第一段,总结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宏伟的建筑还在吗?珍贵的文物还有吗?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就这样消失了,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7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2.圆明园的毁灭》。(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x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