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 |
范文 |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习(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2、安排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30页例2、练一练,第32~33页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6题。 4、做练习五第8题。 提问:求月季和杜鹃各多少棵时,为什么乘的分数不一样? 5、做练习五第9题。 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题。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3/18×6 2/5×15 3/7×6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