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课文《观潮》课后练习及答案 |
范文 | 初中语文课文《观潮》课后练习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习题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观潮》课后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观潮》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节选练习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②连接着天 ③一会儿 ④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2、①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 6、状写海潮气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