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
范文 |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 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 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①加热KMnO4制氧气②制乙炔③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