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是小朋友们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8单元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 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 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 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3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