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谦虚为论点的论据:大不自多的精神 |
范文 | 以谦虚为论点的论据:大不自多的精神 导语:在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前夕,《浙江大学校歌》新版MV发布,这首曾被评选为最美校歌”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校歌TOP1”的典雅之作,迎来了靡革匪因,靡故匪新”的重新诠释。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让大不自多”成为大学的精神气质适用话题:谦虚、大学精神、大不自多、不忘初心、不畏浮云、文化力量 浙大120周年校庆之际,校歌、校训、校史被一再提起,而对学校而言,最好的礼物就是继承发扬,把校歌、校训、校史中的精神,化作当今大学的精神气质,形成可以感知的校园氛围,成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力量。 何谓大学,朱熹有言: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梅贻琦则曰: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浙大教授马一浮通过一首校歌做出回答: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在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前夕,《浙江大学校歌》新版MV发布,这首曾被评选为最美校歌”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校歌TOP1”的典雅之作,迎来了靡革匪因,靡故匪新”的重新诠释。 原名为《大不自多》的浙大校歌能够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与其中反映的备受期许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气度密不可分。该校歌创作于1938年,由当时的浙大教授马一浮作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应尚能谱曲,歌词全以文言著成。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悟和理解。如果把马一浮所撰校歌及其提掖要旨的《说明》通读一过,就会知道,这不仅仅是浙大校歌,更是新旧交汇之际,当时的中国学人所感悟到最深刻的.大学解”。 也许是杭州多水的特定环境使然,校歌中多处取义于水,如海纳江河”在浙之滨”等。马一浮本人也在《说明》中解释说:习教事,义谓水之洊至,自涓流而汇为江海,顺其就下之性而无骤也。”浙大教授郭洽周在《本校校歌释义》中也说: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古诗曰:‘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大家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江水是否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 古人对于水的个性有着透彻的观察和思考。孟子曾发挥孔子之意,对水有所评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泉水源源不绝,遇到坑洼,一定要充满之后继续向前。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眼中,水是最接近于道的,其向下流淌、柔弱”居下”不争”利物”等特质,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也给外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将《大不自多》确定为浙大校歌的竺可桢校长,也于1938年西迁途中正式将求是”定为本校校训。但在定义校训内涵的时候,竺可桢不忘给求是”精神加上一条——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在竺可桢的精神感召下,陈建功、苏步青、贝时璋等一大批教授留了下来,之前离校的张绍忠、何增禄、束星北等人又重返校园,直至抗战颠沛流离也不离不弃、弦歌不辍。 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可能并不缺乏大干快上的干劲,也不缺乏求真求是的技术和资源,但是在精神气质、气象气度等软实力上,尚有极大的潜力静待发掘。浙大120周年校庆之际,校歌、校训、校史被一再提起,而对学校而言,最好的礼物就是继承发扬,把校歌、校训、校史中的精神,化作当今大学的精神气质,形成可以感知的校园氛围,成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力量。 五四”时代,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精神整治北大,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高峰到来。北大与浙大的成功告诉今人,大不自多、兼容并包,正是成就大学之山高海深的万世法、不二法。《周易》有言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愿浙大永远大不自多”,向着世界一流高校静默前行,更愿各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大潮中,不忘初心,不畏浮云,做好内功,培育出自己的大学精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璀璨道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