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别人的妈妈教学设计 |
范文 | 别人的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融、泞、虔”等字的读音。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媒体 积累一些词语。 课前学生准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揭题,了解大意 1、师: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交流。 2、出示课题:别人的妈妈 *师: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3、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二) 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出示自学要求: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老迈、迟疑、小心翼翼 2) 读音: 融(翘舌音) 泞(后鼻音) 虔(第二声) 3) 字形: *融:媒体书空,注意左下部分的写法。 *翼:羽(没有勾)+田+共 *虔: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 4)理解词语: *看图结合课文诗句理解:融雪、泥泞 *理解:虔诚、保佑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迈、迟疑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再读课文,说说当时别人的妈妈的处境怎样? 1) 出示1—6节 2) 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一位( )的老妇人,独自走在( )的街上,当时( ),使她感到非常( ),她心想:( )。 *交流填空。 2、 过渡出示7—13节 *过渡: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小组自读,抓住关键语句提出疑问或谈谈你的感受。 1)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了什么? ①默读这部分,拿出一支笔,把小伙子的表现划出来。 ②媒体出示插图:仔细看看图,来演一演,注意青年的动作和表情。 *媒体上“牵”、“扶”变红色,老师演老妇人。 *生评(重点:牵、扶、细声) ③再来读读7、8、9小节。 *师:青年在做这一连串的动作时,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交流。 ④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小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媒体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师:自己试着读读7、9两个小节,并试着划一划。 学生交流,师在媒体上出示斜线。(指名3个学生每人读一个小节) ⑤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把课文的7、8、9小节来读一下! 2)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①媒体上最后两节变红,同桌朗读、讨论。(老妇人对帮助他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②男女生对读、齐读。 3)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回报。 4)齐读7—13节。 5)说说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写在书上) 四)延伸说话,感悟真情 1)交流生活中见到的爱护老年人的事情。 2)学生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17、别人的妈妈(老奶奶) 青年 孤立无援 体贴老人 懂得回报 关爱老人 本课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是一首外国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来了解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他说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