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分钟》教学设计 |
范文 | 《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设计1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闹钟 迟到 公共汽车 决定 后悔 已经 叹了口气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探究迟到原因 (一)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元元的想法中你能知道元元一开始是怎么看待这一分钟的吗?(满不在乎)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2.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结合教材中的图片,用教材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元元后悔了? (2)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过渡:元元只不过是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让元元迟到了。 3.组织学生交流: (1)出示句段一: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出示生字卡片“叹”,指导学生再次认读。 元元为什么叹气?(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2)出示句段二: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从“一会儿”“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元元等了很长时间。)红绿灯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元元为什么会觉得很久呢?(因为他心里着急。)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着急的语气。 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跑。)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元元又叹了口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 (3)出示句段三: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4.教师引读: (1)师:是啊,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元元非常后悔。 (2)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等待公共汽车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元元非常后悔。 (3)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一步步走向学校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元元非常后悔。 (4)师:就因为这一分钟,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因为这一分钟,他耽误了学习—— 生:元元非常后悔。 设计意图:“为什么晚起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的真切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展开讨论,体会“一分钟”的重要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你们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在交流中懂得要珍惜时间。) 3.故事想象: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经历了这一次迟到,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自己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一分钟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达成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想象续编,借助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板书设计 16一分钟 《一分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 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一分钟》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一分钟》是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小学语文第三册《一分钟》教学设计。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出了什么?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好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看图感知,形成初步的感受,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 3、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分钟》教学设计》。一分中后让学生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谈)我们今天学习一分中以后,对一分钟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对“一分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必然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自读的情况。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会促进学生读的更认真、更有实效)。 2、识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然后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a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B熟字挨旁认字:快——决,海——侮。C小组交流认字方法等。(3)用多种方式巩固读生字、词。(充分利用学生的认字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互相促进,多种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争取达到认用结合)。 3朗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小组讨论,谈想法。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朗读还要给以足够的时间,提高朗读的效果)。 4、写字指导: (1)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写字能力。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说一说“一分钟”能做哪些事?(自由想象说) 2、总结谈话:本课的学习促使大家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分钟、一秒钟也要学习——珍惜。 四、作业设计: 把“一分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 评析: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生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一分钟》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2、学习课文,使学生由此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刚才我们就感觉时间很长,因为有的同学都坚持不住 了。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你对一分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 2、找出生字,并同桌互读; 3、读词:丁零零 叹气 闹钟 迟到 哈欠 决定 后悔 4、范读,文中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再读课 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出来,帮元元把二十分钟找回来,好吗?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 2、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3、小组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读文,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小组汇报。 4、 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5、 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指生回答。 是的,很重要,就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所以他被红灯拦住,还没能追上上汽车,只好自己走着去上学,耽误了许多时间,所以这一分钟确实是太重要了。 6、 元元为什么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在想些什么? 7、指生表演。 8、 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 9、你想对全班同学说点什么? 10、有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四、 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诗句颜语。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2、你知道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A 人们驾驶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 B 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五、总结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一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尷 ,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课后反思: 从学生的节身感受入手,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学生们很有兴趣。在教学中创调了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做游戏,表演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阅读中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习探究欲望,抓住重点问题并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再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然后派全班交流;最后通过朗读表现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反思】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分钟》教学设计6《最后一分钟》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4、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5、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6、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7、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8、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9、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10、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课后反思 古诗还在积累,现代诗的熏陶几何时已了无踪影。回忆自己年轻时对诗人的崇拜,几本诗集视若珍宝,晨起背诵,路上反思,那种热情历历在目。诵诗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有时感觉孩子们的语感不好,是否能多引进一些诗歌读读呢? 《一分钟》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一分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 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x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一分钟》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的课件: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让学生尽量记住全部的生字。老师注意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件动画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3、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人读,一人纠错。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元远非常后悔?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 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元红着脸,低着头,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5)元非常后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读文 1、播放动画,学生配读相应的段落。 2、找出描述课文插图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朗读,集体讨论:读了课文懂的了什么? 二、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找找说说”内容。 2、指名学生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贴在黑板上。 3、让学生在书中找找本课的生字,还有哪些没贴到黑板上的,补充,同时理解意思。 4、摘词语比赛: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摘词语说句子,交流好的句子。 三、自主写字 1、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教师指名说说写这八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在黑板上试写“欠、包、钟”,其他同学在书上临写。 3、师生点评。 四、拓展活动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想得好,编得好。 《一分钟》教学设计10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停,一分钟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生1: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读文想象图画,形成初步的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情境化,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1)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2)熟字换偏旁认字:快决,海侮。(3)小组交流认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识用结合)。 4。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自读。(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桌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基训练,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明确读的要求,老师的范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过渡: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从中体会元元认为多睡这么短短一分钟是不会碍什么大事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为什么要叹气?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同桌讨论:元元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4。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他后悔什么?(后悔不该贪睡一分钟。)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读书感悟,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续编故事。 (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深化理解,学会欣赏。)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生1:我一分钟可以朗读近200字的短文。 生2:我一分钟抄写生字16个。 生3:我一分钟跳绳102次,做仰卧起坐41个。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生1: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生2:我的姑姑在市电信局工作,她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电话。 生3:我爸爸用电脑一分钟可以算230多个数据。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和搜集资料,明白每一分钟的宝贵,强化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